四川屏山:安居乐业看屏边山乡旧貌换新颜
原标题:四川屏山:安居乐业看屏边 山乡旧貌换新颜
李传 祁鹏 封面新闻记者 马梦飞
农村住房安全保障是脱贫攻坚的核心任务之一,是实现“两不愁、三保障”的硬性指标。近年来,四川宜宾屏山县屏边彝族乡坚持把解决彝族同胞安居问题摆在重要位置,按照易地搬迁安居、产业发展增收、环境改善树新风的思路,实现了彝族同胞“愿意搬”“住得进”“稳得住”。
8月3日,记者在屏边彝族乡屏边村、麻柳村、街基村等异地扶贫搬迁聚居点看到,房屋整齐、错落有致,房顶黄梁黑瓦,屋檐的斗拱如牛头,墙壁上展现着具有彝族特色的纹饰、图腾和风情画卷。每个聚居点都围绕彝族常用的红、黄、黑三种颜色对房屋进行了彩化,并将彝族特色与感恩教育相融合的彩绘上墙,营造出浓厚的文化氛围。
彝族群众住房条件的大为改善,得益于屏边彝族乡采取的一系列实实在在的措施。
搬迁前,乡政府选配彝族干部当翻译,破除语言交流障碍,借助彝族家支力量,打通群众思想“瓶颈”,并严格按照“安全至上、适应发展”的原则,围绕“住房高质量、地质有保障、产业可持续、设施易配套”四个核心要素进行选址,确保群众愿意搬。
同时整合易地扶贫搬迁、增减挂钩、地灾点搬迁、“七类群体”建房等各项政策,采取“宜散则散”与“宜聚则聚”相结合、科学集中聚居安置与统建分散安置相结合的方式,着力强化配套基础设施,新建硬化公路43.1公里、安全人饮17处、防洪堤3公里、桥梁7座。经过3年的努力,全乡共投入资金8000余万元,建成聚居点6个,累计发放补助资金651.7万元,危房改造322户、加固21户,于2019年10月全部搬迁入住,一举解决了410户1973人的住房安全问题。
通过构建支柱产业,实现了市场精准定位和稳固供销关系的效果,优化了农户自主发展平台,群众持续增收。
目前,全乡打造了富硒种养殖区域品牌,茶产业、竹产业、彝家黑猪产业已经成为全乡经济的三大支柱。新发展食用竹3000亩、花魔芋3000亩,建成了2600平方米的茶厂、冻库和3000亩标准化茶叶基地,大幅提升了茶叶产业经济价值。同时,成立了彝家黑猪、山羊、土鸡、肉牛、茶叶等专业合作社17家,人均增收2000元左右,带动800余户彝族同胞脱贫致富。
如今,搬进新居,产业发展,就业稳定;住房、医疗、教育也有了保障。彝族同胞彻底改变了人畜混居的传统生活状态,逐步养成了坐上饭桌吃饭、使用热水器洗澡、清洁厕所卫生等良好生活习惯,精神面貌焕然一新,彝乡经济社会蓬勃发展。返回搜狐,查看更多

产业招商/厂房土地租售:400 0123 021
或微信/手机:13524678515; 13564686846; 13391219793
请说明您的需求、用途、税收、公司、联系人、手机号,以便快速帮您对接资源。
长按/扫一扫加葛毅明的微信号

扫一扫关注公众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