男子收集上万构件拼成古宅自称价值上亿元
华西都市报-封面新闻记者毛玉婷摄影报道
四川宜宾一座小村庄,深山中,有一座三层的宅楼由大红和金黄调色而成,雕梁画栋、飞檐翘角,在烟雾缭绕中若隐若现,吸引了不少人驱车来探看。
它的主人、当地村民杨跃宣说,“古宅”从去年6月开始修建,主要材料是他十年间从全国各地收集到的古代建筑构件,仅雕花木门就有999扇,多数来自明清时代。今年51岁的他将这座宅楼命名为“杨府”,他自称,加上修建费用,他这座宅楼可估值上亿元。
今夏,“杨府”经媒体报道后走红。11月2日,杨跃宣说,他这里每天迎客数百人,天气好时,甚至上千人。曾经有一天,接待了3千人。他遇到过广东、台湾人专门“打飞的”而来,还有一位参观者接连两天待在这里细细考究。如今,他请来了7个工人日夜看守,每月各项维护成本需要近3万元。
杨跃宣的“杨府”火了。走进宜宾市筠连县双腾镇柏胜村,随口一打听“杨府”,村民就会指给一个抵达的方向。在这个距离筠连县城30公里的小村庄,一路可见高档轿车来来往往,均为一睹“杨府”真容。
穿过绿树丛荫,来到一座刷成了金红相间的三层“古宅”前,望着一个牌坊上端正的“杨府”,喊一声“老杨”,杨跃宣便呵呵大笑地走来了。
杨跃宣说,“杨府”由上万件古建筑材料搭成,仅雕花木门就有999扇,来自全国各个地方,99条龙、99只凤“藏”在建筑的墙面、横梁上,主要来自河南。其中,他认为蕞有意思的,是一楼楼门上的匾幅,四个方位上各刻有一条龙,“很是吉祥”,这是从西安收藏而来的。
在二楼和三楼,摆着9张杨跃宣眼中的贵妃床、太子床、公主床和将军床。他说,其中两张明代床是石家庄的朋友送的,雕凤的是妃子床,雕龙的是太子床。太子床旁,一个挂着秃鹫的梳妆台,则来自西藏。
在“杨府”里,随处可看到一张张A4纸,用钉子钉在了门边、床边、梳妆台边,上面除了介绍物件来自哪个民族,收藏于哪个年代,还介绍了该民族的风俗。杨跃宣说,他的古宅物件来自41个民族。现场,记者看到,不少门上的图案大同小异。相关专家告诉记者,这些物件是否来自41个民族,还有待考究。
修建“杨府”,杨跃宣花费了不少功夫。长短不一的建筑材料风格迥异,据称,云南一个专家拒绝为他设计建筑方案。而蕞终,杨跃宣也放弃了请专 家助力起楼的计划,在没有图纸的情况下,请来工人,像搭积木一样,搭起了这座“古宅”。
直到现在,杨跃宣认为,他的“杨府”还没有完工,因为他还有十来件收藏而来的物件没有用上。此外,他还在考虑,如何进一步优化,也还希望完善土地手续,在“杨府”外修建一座广场。
51岁的杨跃宣是个地地道道的农民,只读过两年书。早年,他外出经营玉石、茶叶等生意赚了钱,随后迷恋上了中国传统文化。刚开始,他喜欢收集青铜器、陶瓷、字画等古玩。有次,他花了400万买了一幅号称张大千的字画,后经专家鉴定,才知是仿品。
觉得“古玩水太深”,加之自己做过十来年的木材,于是,他将收藏兴趣转向了古建。虽然他现在已经不再购买字画,但他依然有着字画情结。他希望有一天,能请来一个字画名家,就在他的“杨府”泼墨走笔,届时,他会拍下视频,以证真伪。
随着“杨府”走红,杨跃宣也越发忙碌起来。他说,现在每天有两三百人来参观。天气好的时候,一天可以迎客上千人,曾有一天,创纪录地接待了3千人。他遇到过广东、台湾人专门“打飞的”而来。杨跃宣说,远来游客想要在村子里过夜,可惜村子里还没建起民宿。曾经,他遇到一位参观者,当天早上10点半就过来,一直赏玩到晚上七八点,随后又回到筠连县城,第二天早上8点,他又来了,又一直看到天黑。
为了维护古宅,现在,杨跃宣请来7个工人,其中6个人分别在三层楼里看护各个楼层,并为来宾讲解。还有一个工人主要负责打扫卫生,做饭。工人每个月每人发两千元的工资,加之勤杂费,杨跃宣说,每月的维护成本近3万。
你说修建古宅花费上亿,是怎么算出来的?
杨跃宣:人工工资支出300余万,其他材料也花了那么多钱。古宅的价值没法算,因为很多值钱的是朋友送的,并不是花钱买来的,没有一个详细账。
现在每个月维护支出那么多费用,有没有想过以古宅赚钱?
杨跃宣:如果考虑赚钱,我就不会选择回到家乡来修了。放在交通发达地区,才是盈利的好地方。我就是想带动家乡发展,才会选择回家乡建古宅的。我想,以后如果要收费,也是1700个村民一起赚钱。
自己修古宅,会不会有建筑上的瑕疵?
杨跃宣:还是有,三楼的几片瓦搭得不实,现在还会漏雨。另外,屋檐也短了一点,我还会完善。
如何确定搭建这座宅子物件的年代?
杨跃宣:之前做过木材,还是懂的。我能辨别木材质地,也能通过不同时代的建筑风格以及木纹来判断。
如果999扇门都是古建原件,那为何其中很大一部分的长度、雕花会这么一致?
杨跃宣:它们很多是旧城改造拆下来的,也有很多也不一样长。
杨跃宣:下雨时,我会把对联取下,以免打湿。每隔一年,我都会刷一遍桐油。平时,防火防虫,我都在做。
有没有想过,在古建原件上刷漆,可能是一种破坏?
杨跃宣:原材料颜色不统一,有些以前有彩绘。如果不综合成一个风格,很难看。虽然刷漆了,但它的凹凸不平还是可以体现岁月的痕迹。
·昆曲《牡丹亭》亮相马耳他 东西方古老文化******碰撞
·探访《玛纳斯》非物质文化遗产传承人 守护民族智慧
·以传播社会学视角探索:新中国女性形象变迁
·双语相声与众不同:当相声遇上“歪果仁”
·锦鲤、佛系、官宣...网络流行语成文化符号
·故宫推出“初雪”调料罐 网友:厨房直接升级御膳房
·第十三届黄帝文化国际论坛:学者以诗歌讲述家国情怀
·不舍旅澳大熊猫回国!澳大利亚将租期延长5年
·历时3年跨越33国 荷兰男子完成电动车环球之旅
·佛罗里达州国家捕获巨蟒 长度超5米体内有73颗蛋
·福原爱平安产下二胎 老公江宏杰喜晒一家四口(图)
·加拿大一柴犬因会画画走红 画作已售出逾231幅
·胶东烈士陵园入口垃圾遍地、停车乱收费?官方回应
·结婚率降离婚率升 是独立意识崛起还是房价太贵?
·网红年薪百万?市场调查:仅20%的头部网红在赚钱
【重磅前瞻】新一期LPR报价将公布;欧盟启动...
A股30年再出发 我们需要一个怎样的资本市场...
心脏支架降价93% 巨量“水分”是如何挤出去...
卷土重来,家门口的菜摊会被社区团购“玩”坏吗...
14天期逆回购重启,中标量1000亿!另有7...
连续八个月“原地踏步” 12月LPR继续维持...
中国在新办纳税人中实行增值税专用******电子化
A股持续走高:沪指再收复3400点!种业股掀...
中外专家建言平台经济反垄断 吁规范“市场守门...
中国LPR连续8个月“按兵不动” 房贷环境底...
为给孩子拍照 “三代人”猛摇海棠树
陆军海拔3000米高原检验训练成果
女子挤了三角区痘痘 重度感染被送进ICU
医生私下给病人捐款14年 “谎称”是慈善项目
中央气象台:冷空气来袭 北方降温南方暴雨
4米高桩如履平地 看广西藤县舞狮队展绝活
空中看世园会:“百园之园”花初绽春意浓
本网站所刊载信息,不代表中新社和中新网观点。 刊用本网站稿件,务经书面授权。
未经授权禁止转载、摘编、复制及建立镜像,违者将依法追究法律责任。

产业招商/厂房土地租售:400 0123 021
或微信/手机:13524678515; 13564686846; 13391219793
请说明您的需求、用途、税收、公司、联系人、手机号,以便快速帮您对接资源。
长按/扫一扫加葛毅明的微信号

扫一扫关注公众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