走进江安阳春工业园区看“绿色”
近日,记者走进江安县阳春工业园区,登高远望,60平方公里的园区内,大小不一的管道,将40多家企业连成一片。
一条条有关“循环”二字的产业链条,在园区里有着错综复杂的交集:海丰和锐公司生产过程中产生的电石渣本属于工业废渣,却被用于生产120万吨/年全电石渣综合利用制水泥项目,在企业内部实现循环经济;而海丰和锐公司生产的烧碱,又提供给园区另一家企业三湘化工,用作生产焦亚******钠和无水亚******钠;生产的***气,作为原材料“运输”给宜宾运通塑料助剂有限公司生产***化聚乙烯……
“这里已经形成了循环经济的链条。”园区相关负责人曾胜斌介绍道,园区内的企业在产业配套,废物、废气利用以及治污等方面的循环利用取得了不错的效果。
这样的一组数字具有说服力:2012年,园区工业固体废弃物综合利用率为91.6%,工业用水重复利用率增加到88.5%,资源综合利用形成的总产值占园区总产值的比重为2%,较上年增长一个百分点。废水、废气达标排放率、工业固废和危险废物处置率均为100%。
海丰和锐公司在江安阳春工业园区内名气挺大,不仅是因为公司从入驻时间、产业规模等方面是“老大哥”,还在于公司的“变废为宝”。
公司总经理办公室副主任谭孝华讲述了这里的“变废为宝”:化工企业在生产过程中,会产生煤渣、煤灰、电石渣等工业废渣。在过去,这些工业废渣主要有两种处理方式,一是少部分用于砖厂、修路,二是大部分堆放在垃圾场。生产中还会产生大量的废气,污染环境。“一年算下来,运费和堆放费都是1750多万元。”
对于企业来说,减少开支、节约成本是必不可少的经营策略。这1750多万元用于处理废渣的“开销”,显得有些浪费。
如何“变废为宝”,实现循环经济发展模式,成为公司研发的课题。“我们公司先后投入1.7亿元引进了离子膜烧碱装置,投入1.1亿元建起了聚合釜生产线余万元建起了污水处理系统,3.2亿元建起了国内首家全电石渣制水泥生产线。”公司环保科负责人阚中华告诉记者,“100%原材料产生100%化工产品就是我们的目标。”
如今,曾经的废渣,也被派上了用场,摘掉了“废”字这顶帽子。阚中华具体计算了一下全电石渣水泥生产线的“变废为宝”:电石渣本是该企业生产过程中产生的垃圾,然而废渣制水泥生产线却能把这一垃圾变成宝,而且把原料里煤炭中的硫元素转化成水泥生产中的添加剂。一年要产50多万吨电石渣,用于120万吨/年全电石渣综合利用制水泥项目。“过去投入昂贵的电石渣堆放费,如今不仅节约成本,工业废渣的利用率达90%,还产生了可观的经济效益。”
节能减排也让企业不断“吸金”。“以前,煤炭燃烧产生的二氧化硫造成了大量污染,海丰和锐在化工行业内首创了烟气脱硫技术,使烟气含硫量从每立方米800毫克,降到每立方米200毫克,而废渣制水泥生产线将这部分硫转化成了实实在在的经济效益。”阚中华说。
海丰和锐公司不仅企业自身实现了循环经济,它在园区形成的***碱化工循环产业链中,“老大哥”的作用更明显。
众所周知,海丰和锐公司是一家化工企业,入驻阳春工业园区后,该公司生产的不少产品或者排放的工业废渣,成为园区其他企业的上游产业。这就形成了上下游产业链——全面带动了园区形成煤、电、化工、建筑为一体的聚***乙烯配套项目及其上下游产业链。

产业招商/厂房土地租售:400 0123 021
或微信/手机:13524678515; 13564686846; 13391219793
请说明您的需求、用途、税收、公司、联系人、手机号,以便快速帮您对接资源。
长按/扫一扫加葛毅明的微信号

扫一扫关注公众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