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敏:以技术创新引领光伏产业发展川商风采
在光伏行业的璀璨星空中,有这样一位出生于1988年的“女掌门人”,她以坚定的信念和卓越的执行力,推动企业在光伏电池片的研发、制造、销售上不断突破,赢得了业界广泛赞誉。在她身上,不仅展现出女性的坚韧与智慧,还彰显了光伏行业的未来与希望。她就是宜宾英发德耀科技有限公司(以下简称英发德耀)董事长张敏。
时间回溯至2022年3月31日,英发德耀从长江尾——上海来到长江头,与宜宾市达成协议,在宜宾高新区投资建设光伏智能制造基地。由此,宜宾市迎来了首个投资超百亿、产值超百亿的“双百亿”太阳能光伏企业。
这是英发集团绘就光伏宏图的又一重笔,也是张敏独立操刀的头部个电池专业化生产基地。回忆创业初期,张敏指了指脚下的土地,她记忆犹新:“头部次来到这里考察的时候,是双脚带着泥土回去的,那时候这里可不是水泥路,而是一个个泥泞的山坡。可以说,我的工作是从基地的一砖一瓦开始的,从昔日的荒山坡到现在现代化厂房及配套,这里的一砖一瓦也见证了我的成长。”
谈及为何选择宜宾,张敏认为,宜宾有着丰富的绿电资源,便利的交通,以及极强的区域辐射能力,还有产业集群为光伏产业发展提供科技、产业配套、融合发展支撑,大学城还可以提供强有力的人才储备。同时,“宜宾市人民政府为了项目能顺利落地,不仅成立了工作专班,还开通绿色通道,帮助我们协调土地、厂房和办理证照。高新区管委会只用了1个月时间就将山坡夷平并交付使用,还替我们解决了排放、电力等问题。从开工建设到首片下线天,创造了当年签约、当年开工、当年投产的行业记录,让我真切感受到了宜宾诚意和宜宾速度。”
英发德耀的快速崛起绝非偶然。瞄准N型赛道果断切入,前瞻性布局N型TOPCON电池的研发及量产,可谓是雷厉风行的张敏为英发德耀布下的一步妙棋,让英发德耀在光伏产业跌宕的棋局中及时抓住P型电池向N型电池转变的东风,迅速扩张。
一年半的时间,一、二、四期项目建设完成并投产,凭借独有的“英发速度”实现产值136亿元。20万平方米的恒温无尘车间内,平均每0.8秒就有一张太阳能电池片下线,N型TOPCON电池日产达990万片,今年8月份电池片转换效率专业认证达到27.02%,不论转换效率,还是生产成本均位于行业领先水平;更是一路披荆斩棘,在国家级专精特新“小巨人”企业、“国家级高新技术企业”“中国独角兽企业”的荣誉基础上,又添“PVBL2024 年全球光储行业蕞具创造力企业奖”“2024年全球光伏品牌100强价值证书”“2024年全球光伏电池片企业20强”等殊荣。
为什么选择N型赛道果断切入?张敏回忆,2022年正值P型转N型的技术迭代窗口期,由于P型电池接近理论效率极限,TOPCON成为当时产业化较快的技术路线选择,也是高性价比的发展路线。同时,TOPCON技术具有高效率、低温度系数、低衰减率等优点,这些特性使得TOPCON电池在光伏市场中具有显著的竞争力。
英发德耀能够领跑行业的背后,除了张敏前瞻性的布局,还离不开她矢志不渝的战略定力和对技术创新的不懈追求。
中国是全球太阳能电池片的主要生产国,在全球市场占据重要地位。据中国光伏行业协会统计,2023年我国组件产量达499GW,占全球组件产量的比例约85%。“电池片是光伏发电的核心部件,其技术路线和工艺水平直接影响光伏组件的发电效率和使用寿命。”张敏深谙电池片领域的技术革新是光伏行业蕞重要的焦点之一,因此她选择了专注产业核心赛道。她说:“我父亲在1987年就成立了英发集团,我们早期是做电子配件。而英发集团的宗旨是做专做精,所以英发德耀只做电池片,做更优质的电池片。”
众所周知,当前光伏产业竞争激烈技术高度同质化,电池片在20%转换效率的基础之上,经过测算,每提高个点的转换效率,就可以为下游电站节约5%以上的成本。因此,电池转换效率每提高0.1个百分点都意义重大。如何提高转换率,做出更优质的电池片?张敏认为,新质生产力是企业发展“主引擎”,唯有核心技术突破,才能带来产业上限拓展和行业生态改善。
她高度重视技术创新,不仅组建了一支160余人的高学历研发队伍,还与中山大学、南京大学等建立了产学研合作,未来还会与国际和国内专业大学合作,不断对项目难点进行攻关。同时,斥资建成英发德耀光伏技术创新研究中心,为英发德耀未来发展提供了强有力的人才和科技支撑,对于打造新能源产业聚集地、加速科研成果转化等具有重要意义。就在近日,英发人自主研发的N型210R电池片转换效率再创新高,达到令人瞩目的27.02%!不断刷新的光伏电池效率新纪录,再次印证了张敏对持续聚焦科技研发、推动产业进步的决心。
而对于光伏行业降本增效来说,除了电池转换率的突破,规模化发展也是其中至关重要的一环。行业资讯媒体InfoLink Consulting 发布的2024上半年电池片出货排名中,英发位列全球第四,首次进入全球电池出货量前五,N型池球三实现了历史性跨越,进入全球电池片一线厂商梯队也得以体现。张敏强调,“光伏产业不存在技术终结者’,只存在新技术周期之下的暂时领先者。因此,不仅仅是TOPCON,无论是HJT、XBC抑或钙钛矿叠层,英发研发体系均对各种高效电池技术始终保持密切跟踪。目标始终是将研发技术快速实现量产,技术一旦成熟,将在量产上加足马力。”
张敏介绍,面对行业竞争,英发德耀依然保持满产满销。按照规划,待宜宾基地四期项目全部建成满产后,电池片年产能将达43GW,硅棒年产能将达24GW,逐步向着“百年英发”的目标迈进。
由此,张敏通过“一手抓技术创新,提效率:一手抓智能制造,降成本”的战略方针,带领团队将电池片的高效能与大规模量产完美融合,实现了光伏电池的降本增效,英发德耀一跃成为TOPCON产业路线上的一颗璀璨明珠。
随着碳达峰碳中和战略的加快推进,光伏赛道催生了一批“独角兽”企业,成为推动光伏产业向前发展的重要力量,英发位列其中。
近日,英发再传捷报,继国家绿色基金、宜宾高投完成对英发集团投资后,四川产业基金旗下四川省绿色低碳产业发展基金成功完成对英发投资。而今,英发集团已形成以国家、省、市三级财政资金联动,以及外部知名投资机构共同组成的股东阵容。
回溯张敏的职业生涯,2010年英国伦敦大学金融专业毕业,曾供职于上海中欧基金和一家证券公司,这也就不难理解她为什么能站在企业家和投资者的双重视角去看待问题。在她看来,绿色金融在助力光伏高质量发展方面扮演着至关重要的角色,光伏产业作为清洁、安全、高效的可再生能源形式,对于推动全球能源转型、实现可持续发展具有重要意义,但光伏产业正处在市场红海领域中,高毛利的可实现性很小,通过资金杠杆撬动收益成为首选。她坚信“光伏+金融”的互补逻辑,她认为,金融为光伏产业赋能助力,光伏产业也将反哺金融。“英发德耀作为光伏行业代表,也将持续形成新质生产力,把电池片做到极致,保持行业领先,跨越产业周期,在资本的赋能下,共同推动全球绿色未来。”
未来已至,张敏那坚毅的轮廓与自信的神态,在阳光映衬下,熠熠生辉。她的言辞间满溢着智慧与决断,尽显这位创业者的广阔胸怀与执着追求,散发着无尽的生机与希望。
编辑:孙雪涵 责编:侯格格 校对:邱向东

产业招商/厂房土地租售:400 0123 021
或微信/手机:13524678515; 13564686846; 13391219793
请说明您的需求、用途、税收、公司、联系人、手机号,以便快速帮您对接资源。
长按/扫一扫加葛毅明的微信号

扫一扫关注公众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