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新看绿色宜宾智能篇】四川宜宾:数字经济产业集群助力城市“智慧未来”
中新网四川新闻11月29日电(吴平华 郭晓娟))高速运转的生产线,来回穿梭的机器人,不停摆动的机械臂——这是近日在四川东磁新能源科技有限公司生产车间的景象,这里拥有宜宾市首个5G全连接智能制造未来工厂。
“我们的所有设备都连接了5G网络,像我们厂里用得蕞多的AGV小车,就是一个非常聪明的设备,结合5G通讯技术,它能快速定位到产线多台设备,哪一台设备需要下料、上料,哪一台设备需要搬运货物,然后快速测算出蕞优的线路,以蕞少的时间来完成搬运任务,可减少70%的人力。”四川东磁新能源科技有限公司IT科科长樊国勤介绍,公司于2022年落户宜宾高新区,今年11月投产后主要从事N型TOPCON高效电池的生产制造,通过5G技术大大提高了工作效率。
近年来,随着5G、人工智能、大数据等技术的应用,越来越多的企业向“智能化”“数字化”生产转型,不仅改变了企业生产方式,更助推宜宾以数字经济新蓝海、绿色新能源为核心的“一蓝一绿”产业走向“智慧”未来。
走进位于宜宾三江新区的长江上游区域大数据中心暨宜宾市大数据产业园,这个总建筑面积约25万平方米的园区,正加快建设四川省数字经济创新发展先导示范区。
截至今年9月,该园区已入驻华为、中软国际、浪潮、国科、智达万应、云步科技等24户企业,其中数字经济类企业17户。这是宜宾全力建设全国同类城市领先的数字经济产业集群的一个缩影。
从无到有,抢占“一蓝一绿”产业新赛道,理顺工作机制尤为重要。2022年10月26日,宜宾市数字经济发展局成立。随后出台的一份《数字宜宾三年行动方案》,为宜宾数字经济发展按下“快进键”——
搭建“专职部门+产业专班+产业平台”工作矩阵,建立“1+N”市、县(区)一体合资公司体系,组建“数字宜宾”工作推进组,印发《数字经济高质量发展工作责任分工方案》,按照“周报告、旬分析、月调度、季交账”工作机制,高位统筹推进工作。
坚持全市“一盘棋”布局,构建“1+N+13”市、县(区)一体顶层规划架构,形成“三大共性支撑+三大领域应用”25项重点任务,生成贯穿县(区)层级的行业应用场景投资近100亿元。
围绕头部年集中规划、重点先行,第二年深化应用、全面推广,第三年完善生态、打造集群,加快推进城市大脑、政务云升级扩容等全市基础性、共用性项目建设;行业部门积极打造智慧教育、智慧医疗、平安城市等特色应用场景,县(区)参照市级平台主要功能和支撑能力,加快构建符合本地实际的应用场景建设体系,拉动数字经济发展。
紧盯新型物联网终端、数字能源、软件信息服务业、数字文创、平台经济新兴赛道招大引强,做大做强市场主体。
推动从建设思维向运营思维转变,在企业入驻、聚人留人等方面出台个性化支持政策,数字经济发展重点区域加快出台支持政策;高铁南片区出台《宜宾市高铁南片区支持数字经济产业高质量发展的若干政策(试行)》,以13项极具便利的专项支持政策打造成本洼地,支持数字经济楼宇企业发展,更好发挥集聚效应。
如今,宜宾是全国“千兆城市”、全国首个正式运营智能轨道的城市;全球首家动力电池零碳工厂在这里诞生;每年7000余万部手机从这里制造并远销海内外,出货量占全省51%,居全省头部;DLP投影仪出货量连续五年稳居全国头部……
据宜宾市数字经济发展局透露,2023年宜宾数字经济预计实现营收640亿元,预计新增数字经济规上企业25户。1-9月,全市数字经济规模实现476亿元,签约数字经济类项目52个,投资115.55亿元;投运数字经济类项目14个,投资14.8亿元。
人才是发展的“源动力”。宜宾有办学高校12所、10万在校大学生,智力、人力资源丰富。“要以充沛可及的人力资源推动数字经济发展”——这是宜宾市委、市政府的清醒认识。
宜宾市数字经济人才学院由此成立。宜宾市数字经济产业公司与市科教产业集团公司合资组建宜宾数智教育科技有限公司,负责人才学院具体运营。同时,积极与头部企业华为合作共建,搭建华为ICT人才公共实训中心,全力打造区域领先的数字经济人才实训基地。
11月22日下午2时许,在叙州区南丝绸路12号的宜宾市新经济科创产业基地,建在此处的宜宾市数字经济人才学院(华为ICT人才公共实训中心)大数据实训室里,46名大学生正认真上着一堂数通安全课。
“我们积极搭建数字经济人才资源池,自今年10月25日,实训中心开班以来,已初步形成‘1+N’的实训体系,通过引入华为体系的实训平台和师资力量,主要为宜宾培养数据通信、大数据、云计算、鲲鹏等方向人才;我们还通过华为,引入了多家华为的生态合作企业,学生在中心进行培养以后,也多了一些机会被输送到华为的生态合作企业就业。”宜宾数智教育科技有限公司董事李超在接受采访时说,中心通过与高校合作,打通招生入口端,目前已与宜宾学院达成合作,还将数据通信、软件测试、Python三个方向的课程开进了宜宾职业技术学院。
不仅如此,华为ICT人才公共实训中心积极打造专业课程品牌,与奇安信、国科数字科技已建基地合作,开设网络安全、软件开发等课程。积极与新大陆、Unity等商谈,加快引入物联网、人工智能、全感虚拟现实、数字媒体技术、U3D工程师等实训平台和课程体系。
据介绍,未来3年,华为ICT人才公共实训中心将培养学生1万人以上,指导学生考取国家或行业技能证书1000人以上,推动学生入企实习2000人以上,解决本地就业1000人以上。
9月6日,2023中国国际数字经济博览会发布了2023数字百强市,宜宾市首次跻身全国数字百强市,排名第五十九位。这是对近年来宜宾市数字经济高质量发展的充分肯定。
当前,宜宾市按照“一蓝一绿”产业发展战略,以四川省作为“国家全面创新改革试验区”和“国家数字经济创新发展试验区”为发展契机,推动智能终端产业提质增效,大力发展软件开发、数字文创、平台经济等数字产业,已建成新经济科创基地、智能终端、大数据、信息技术服务四大数字经济产业园。
与此同时,“数字政府”、全市“云+网”一体化基础设施建设陆续推进,智慧教育、智慧医疗、智慧交通、智慧政务等421个行业应用集约化建设高效运营,数字民生、数字治理、数字产业等有序落地,为宜宾加快建设现代化区域中心城市提供了强有力的支撑。
据悉,宜宾还将持续强化数字经济要素保障,以示范性项目先行,加快打造适度超前应用场景;以示范性工厂为引领,加快打造柔性适配的制造业基础;以示范性楼宇为承载,加快建设数字经济产业集聚区;以示范性学院为支撑,加快打造充沛可及的人才资源。
数字赋能,“智”见未来!抢抓新一代技术革命和产业革命带来的机遇,宜宾正加速开拓发展新空间。(完)
享受“家门口”的中医药服务 梓潼县建成“中医阁”21个
乐山金口河:打造党建统领基层治理新模式
“川滇锁钥”会理:文韵悠长 画卷美景
雅安雨城:着力打通服务百姓“蕞后一公里”
乐山犍为:“三个坚持”建设高素质干部队伍
内江攻坚四季度 集中推进114个重大项目总投资超434亿元
中国新闻网·四川新闻版权与免责声明:
① 凡本网注明来源:本网或中国新闻网·四川新闻的所有作品,版权均属于中新社,未经本网授权不得转载、摘编或利用其它方式使用上述作品。已经本网授权使用作品的,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并注明来源:中国新闻网·四川新闻。违反上述声明者,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② 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本网)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 ③ 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需要同本网联系的,请在30日内进行。 联系方式:中国新闻网·四川新闻采编部 电线
探访“云朵上”的非遗:指尖温度守护羌族技艺
老挝媳妇在四川:做乡村“带货明星”
川西北高原首条铁路通车运行 四川阿坝州迈入“动车时代”
广元:“蜀道千岛湖”上万亩彩林与碧水相连 美如仙境
四川小金玛嘉沟:半山彩林半山雪 景色仿如仙境
川陕交界曾家山上万亩林海披上“黄金甲”
成都:串联双机场的轨道交通19号线二期开通初期运营
探访成都托育机构:卫生保健信息系统如何助力“医育结合”?
四川加快发展保障性租赁住房 已解决约10万名新市民住房困难
巴基斯坦留学生田花花:偏爱中文,勤学中医
税务部门助力川渝毗邻“小圈”联动发展
川渝两地税务联动 提升成渝地区产业竞争力
俄罗斯地方媒体代表团蓉城参访:冀向俄罗斯介绍美好成都
四川岷江东风岩航电枢纽项目正式启动建设
多彩活动亮相“第六届世界川菜大会”
第六届世界川菜大会在四川广安开幕
本网站所刊载信息,不代表中新社和中新网观点。 刊用本网站稿件,务经书面授权。
未经授权禁止转载、摘编、复制及建立镜像,违者将依法追究法律责任。 法律顾问:四川昊通律师事务所。

产业招商/厂房土地租售:400 0123 021
或微信/手机:13524678515; 13564686846; 13391219793
请说明您的需求、用途、税收、公司、联系人、手机号,以便快速帮您对接资源。
长按/扫一扫加葛毅明的微信号

扫一扫关注公众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