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创能力评价排全省前三宜宾有“三招”|“万千气象看四川”·宜宾专场②
作为“科技创新体集群”的首提地,宜宾在推动科技创新和产业创新深度融合方面有何成效、有何经验?12月16日,在省政府新闻办“万千气象看四川”系列主题新闻发布会宜宾专场现场,宜宾市委常委、市人民政府副市长唐伟介绍,宜宾市科技创新能力评价连续多年排名全省前三,成为了全省首批省级科技成果转移转化示范区和科技服务业发展集聚区。
宜宾市委常委、市人民政府副市长唐伟介绍有关情况
“近年来,宜宾坚持把创新作为引领发展的头部动力,依托大学城科创城资源优势,促进各类创新要素向企业集聚,大力培育和发展新质生产力,打造科技创新体集群。”唐伟表示,在推动科技创新和产业创新深度融合上,宜宾主要采取了三方面举措。
培优创新主体。宜宾成立市科技委,组建科技人才集团和科技招商专班,构建市县联动、部门协同、国资赋能的“大科创”格局。结合企业生产规模和成长周期,成立科技型中小企业、高新技术企业、瞪羚企业、创新型领军企业“四类”企业后备培育库,开展分类指导、重点培育,构建起“强领军、强主干、强基础”的创新型企业梯次培育体系,预计今年全市科技型中小企业超1700家、高新技术企业达450家。
建强创新平台。宜宾在全省率先实施以“企业出题、政府资助、科研机构答题”的“揭榜挂帅”科技项目,已发布三批32个榜单、金额超3亿元,吸引清华大学、中国科学院等科研院所前来揭榜。宜宾围绕全市“4+4+4”现代化产业发展需求,引导产业链上下游企业、在宜高校、科研院所联合建设新型研发机构,共同开展核心技术攻关,累计建设省级及以上创新平台160余个,近三年实施省级及以上科技项目300余项。
做实创新服务。宜宾建成国家技术转移西南中心川南分中心,依托10亿元创新创业股权投资基金,坚持投早、投小、投硬科技,推行企业技术经纪人服务模式,累计培育省级科技成果转移转化示范企业49家。依托宜宾市商业银行科技支行,为200余家科技型初创企业提供债权融资、科技购买等服务,累计投放贷款74亿元。宜宾连续五年承办中国创新挑战赛现场赛,举办两届“电池集成及管理技术创新挑战赛”,常态化组织动力电池、新材料等产业技术需求对接活动,近三年促成技术交易合同100亿元以上。

产业招商/厂房土地租售:400 0123 021
或微信/手机:13524678515; 13564686846; 13391219793
请说明您的需求、用途、税收、公司、联系人、手机号,以便快速帮您对接资源。
长按/扫一扫加葛毅明的微信号

扫一扫关注公众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