施一公:我国生物医药产业原始创新能力不足
10月25日,以“未来产业与新质生产力”为主题的2024上海公共关系国际论坛在上海浦东新区举行。
上海市副市长陈杰出席论坛并发表致辞,他强调了上海在推动未来产业发展和新质生产力培育中的重要作用,并介绍了上海在科技创新和产业升级方面的成就。上海市公共关系协会会长沙海林在欢迎致辞中也提到,未来产业是引领经济社会发展的强劲引擎,而新质生产力则是在新科技革命和产业变革中孕育而生的新型生产力形态。
中国科学院院士、西湖大学校长施一公在主旨演讲环节分享对医药领域科技创新的看法,并强调顶尖人才培养对于产业创新的关键作用。“新兴产业建设要紧紧依靠人才、依靠基础研究。”
施一公以心血管疾病、癌症治疗、神经退行性疾病三种重大疾病为案例,讲述目前生物医药领域的前沿发现与挑战,“我国每年509万人死于心血管疾病,每年300万人死于癌症,阿尔兹海默症的患病人数近1000万且每3.2秒钟便产生一个新的患者。我国生物医药产业取得长足进步,但原始创新能力依然不足。在2017年至2020年,在中国上市的37个1类新型药中仅有3个产品具备原创新作用机制,全球在研的401个靶点,中国本地仅覆盖了80个。在前十大热门靶点的在研产品数量统计中,中国的比例高达47%,存在同质化的研究现象。”
施一公表示,新兴产业源于核心技术创新,核心技术来自原始科学发现,核心技术创新和原始科学发现出自顶尖学者,因此需要鼓励顶尖人才通过基础研究推动创新发展与进步。此外,他也提及机器学习、基因编辑等方面的巨大发展正在给医学带来革命性的变化,并表示人工智能可能给整个科学界以及人类未来带来颠覆性影响。
本次论坛旨在集聚政府部门、国内外行业专家、创新领军人才等公共关系领域的专家学者,共同探讨未来产业前瞻性趋势,激发创新力量。论坛蕞后,中国公共关系协会副会长、中国传媒大学国家公共关系与战略传播研究院院长董关鹏在论坛上对公共关系如何适应并赋能新质生产力做了总结性发言提出了一系列建议。
(原标题:施一公:我国生物医药产业取得长足进步,但原始创新能力不足)
特别声明:本文转载仅仅是出于传播信息的需要,并不意味着代表本网站观点或证实其内容的真实性;如其他媒体、网站或个人从本网站转载使用,须保留本网站注明的“来源”,并自负版权等法律责任;作者如果不希望被转载或者联系转载稿费等事宜,请与我们接洽。
以下评论只代表网友个人观点,不代表科学网观点。
西安交大启动“珠峰计划”,丁肇中等任顾问专家
我国科学家揭示过敏反应关键机制
青年科学家在纠结什么?4位“大咖”展开精彩对线年天津市生物医药科技重大专项申报指南发布
云南省科技厅公示生物医药领域科技计划拟立项项目
关切“青椒”成长,韩启德对话窦贤康潘建伟施一公
陈义汉院士:生物医药领域创新不足,要坚持长期主义
多来自材料和生物医药领域,17位中国学者入选
施一公团队构建目前蕞精确的NPC胞质环结构模型
Bioengineering:暨南大学生物医药研究院项琪博士领衔特刊——生物活性重组蛋白 MDPI 特刊征稿
施一公团队阿尔茨海默症研究再获突破
施一公研究组又在《科学》发文了!
施一公等解析出酿酒酵母剪接体高分辨率电镜结构
施一公团队《细胞》解析酵母ILS状态剪接体
施一公组首次报道人源剪切体原子分辨率结构
科学家揭示疟原虫抗肝脏肿瘤免疫机制
临床治愈不足10%?联合疗法开启乙肝治疗新时代
试验“砸了”!博士生欲哭无泪,导师却很开心
高校科研诚信管理须专员化专业化
试验材料被老鼠吃光,学生很沮丧,导师却很开心
科技交响乐组曲《交响编码》在国科大震撼首演
英国高校面临财政危机,都先“砍掉”这个系
一周热闻回顾(2024年12月15日)
你的国自然基金本子没中,很可能是因为这些问题
科学网·问答 总觉得科研进度太慢该怎么办?
科学网·问答 写基金本子,你都遇到哪些问题?
德国百余所高校及研究机构携手MDPI签署合作协议

产业招商/厂房土地租售:400 0123 021
或微信/手机:13524678515; 13564686846; 13391219793
请说明您的需求、用途、税收、公司、联系人、手机号,以便快速帮您对接资源。
长按/扫一扫加葛毅明的微信号

扫一扫关注公众号